close
( 引用自 http://blog.roodo.com/fredjame/archives/3129077.html ) 如果您看過我先前寫過幾篇關於UMPC(Ultra-Mobile PC,直譯是「超高行動力PC」;微軟的官方譯名是「迷你行動型電腦」)的文章,就知道我對目前的這個設計一向不太看好;重點不在於好不好用、或是技術是否先進,問題在於UMPC的目標市場雖然確實存在,但產品設計卻忽略了使用者「希望」(want)和「需求」(need)之間的代溝、以及「技術的堆積不等於解決方案」這兩件事情。
研究「希望」和「需求」之間的差
我人微言輕,大概不會有市場大頭
今天在tgdaily.com網
- 目前這一代的UMPC將很快從一
般大眾零售市場上消失 - 曾經在一年前率先推出UMPC概
念機的Intel已經承認,這個 初步概念已經失敗。UMPC造型 的產品仍會存在,但主力市場將從 大眾轉移到商務用戶。 - 接下來Intel將主推比UMP
C體積更小、運算和儲存能力較弱 、但連線功能較強的MID(Mo bile Internet Devices,直譯為「行動I nternet連網裝置」)。I ntel認為MID的定位介於U MPC和智慧型手機之間,市場規 模比UMPC大2至3倍。 - 微軟的行銷人員和硬體/產品經理
之間的溝通顯然有所脫節(註:不 是只有我這麼說吧?:P)。 - 目前在市場上的UMPC(或是接
近UMPC觀念的)機種如OQO 、FlipStart、或是So ny的UX機種,都稱不上成功、 也還看不到突破市場僵局的潛力。 - UMPC發表一年以來,廠商已經
逐漸對它失去興趣;例如Inte l在最近的簡報中已經不提UMP C而改推MID。Intel指出 ,目前購買UMPC的用戶有60 %是企業,原本設定的大眾市場則 興趣缺缺。但也同時表示,新概念 產品可能需要2至3年來建立生態 循環。 - 第一代UMPC失敗的原因,可能
來自產品設計、行銷、以及顧客期 望之間的落差。 - 過去一年之中,廠商並沒有想出「
非UMPC不可」的創新解決方案 ,只是推出「更小的筆記型電腦」 、或是「更強的PDA」。 - Intel目前正在設計一款45
nm製程、代號「Silvert horne」、運算能力相當於4 年前Pentium M處理器的晶片,供MID或未來 的UMPC使用。Intel的M ID定價將在500美元左右、以 記憶晶片取代硬碟、執行縮減版的 作業系統(目前的選擇是Ubun tu Linux,但未來也不排除微軟 系統)。 - 由於MID無法執行Vista作
業系統,所以在功能和價位上跟智 慧型手機將逐漸模糊。
我選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並不是「
至於MID,就目前的資料來看,
- 如同摘譯最後所說的,一年之後M
ID推出時,同等級價位的手機可 能已經具備相當的運算和儲存能力 。既然如此,只要MID加上手機 功能(或是手機加上MID功能) 可以賣500美元上下,使用者沒 有理由花200美元買手機、再花 500美元買功能有(假設)80 %重疊的MID。 - 除了處理器速度之外,市場上目前
並不缺類似MID功能的產品;除 了高階的DPA或手機之外,像是 Nokia 770之類的「上網平板電腦」都 是早就存在的東西;這些產品沒有 成為主流的原因,並不在於技術不 夠先進。 - 在廣域無線通訊架構不夠成熟的市
場,功能著重於上網的MID只是 一部「太大的PDA」。
最重要的是,除非和手機功能結合
回過頭來說,我的意思並不是UM
不過目前看來,能將桌上型電腦運
光是把鍵盤拿掉,絕對不算是真正
全站熱搜